手机交通卡开卡服务费非“押金”,退费问题不该制约行业发展

随着移动支付的高速发展,交通支付领域也被多种多样的支付方式覆盖,从NFC支付、可穿戴支付再到二维码,虚拟卡代替实体卡成为了必然趋势。

然而虚拟卡的出现让传统公交卡的押金问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开通手机交通卡需要支付一定的“开卡服务费”,而且几乎所有的安卓手机的开卡服务费是不可退的,这让很多消费者感到疑惑,原本放在实体卡上可以退的“押金”放到手机上成了不可退的“开卡服务费”,这难道是时代在退步了吗?

据NFC产业网了解,目前市面上包括华为、小米、三星等在内的安卓手机交通卡均不支持退还开卡服务费,仅苹果开通的上海、北京两地Apple Pay交通卡支持开卡服务费的退还。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

首先,安卓手机厂商进入NFC支付市场较早,产业链发展尚不成熟,而且安卓手机厂商众多,增加了通卡公司的议价能力,在商务谈判上通卡公司将安卓的手机交通卡定义为“异形卡”或者销售版卡,在押金的管理上采取了统一的不退还方针。

其次,NFC产业链发展不成熟的根本原因是,产业链参与方众多,标准复杂。就公交领域的标准就涉及到住建部、交通部、自建体系、M1卡等各类规范,手机交通卡的落地需要手机厂商、通卡公司、TSM服务商等的通力合作,而开卡费用一般来说也是上述几个角色进行了分成,毕竟进了口袋的钱想吐出来还是比较难的,所以究其原因还是商务方面的协商问题。

最后,手机交通卡关于虚拟交通卡的用户须知,也将其开卡费定义为“开卡服务费”而非传统的“押金”,这也表明了开通这项服务需要相应的人力财力成本,与其是消费者是购买的一张卡片,还不如说是购买了一项服务。

然而,大众消费者才不会去思考这么多,被互联网企业和常规思维所宠惯了的用户只会去抱怨为何二维码不需要开卡费手机交通卡却要?为何苹果的可以退还安卓的却不可以?

同时,有些通卡公司仗着自身根深蒂固,抱着一手“沉淀资金”睡大觉,只想好好地赚一点安稳钱。有的则相对开放,但是仍然对“押金”恋恋不忘。

手机厂商则心有余而力不足,某手机厂商的手机支付业务负责人透露,用户因为售后更换主板导致手机交通卡失效,手机厂商会补充用户的开卡费用,而光是这部分成本每个月都有好几万。且还不说,手机厂商配置NFC芯片还需要每个几美金呢,所以也难怪手机厂商作支付的动力不足。

“押金”问题不该制约行业发展

现如今二维码支付顺风顺水,支付宝、微信用各种方法教育用户,将二维码普及到了支付的方方面面。

尽管二维码已经逐渐延伸到交通支付领域,但是无论是从支付体验,还是行业发展前景而言,以NFC为基础的非接触式支付在快速通行的交通领域仍然有着不可比拟的先天优势。目前,NFC支付正处在艰难的上升期,而“押金”问题不应该成为制约NFC乃至交通支付行业发展的因素。因此,无论是通卡公司还是手机厂商,乃至消费者都应该在思维和行动上作出改变。

一方面,通卡公司需要摆正姿态积极拥抱移动互联网,摆脱过去依靠“沉淀资金”和充值费率生存的时代,以用户体验为终极目标,拓展业务范围,一视同仁,与行业合作伙伴一起推动产业发展。毕竟,在互联网时代,谁都有可能被替代。

另一方面,手机厂商需要继续努力,带动手机行业NFC功能的普及,同时积极推动手机支付的发展。毕竟无论是交通领域还是金融领域,支付对于消费者而言都是硬需求,在手机硬件同质化严重的当下,支付不失为一条特色服务。对此某手机厂商也认为,在交通领域,NFC有着体验上的优势,同时在互联互通的进程下,未来卡的互通一定会优先于码的互通。

最后,消费者也需要转变思维,毕竟免费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如今听个音乐、玩个游戏、看篇文章啥的都需要付费,知识收费、版权收费、服务收费已经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消费者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不到30元钱去纠结,一方面开通了之后是自己享受到了更便捷的服务、更炫酷的刷卡姿势,另一方面关于手机交通卡移卡业务也在逐渐普及,而且随着NFC支付产业的发展,未来业务模式足够成熟之后,所谓的服务费用或许也就不复存在了。

另外,作为媒体,小编认为也没有必要针对某些个体现象添油加醋,刻意去放大某些消费者的感受。如今,国内以小米、华为为代表的手机交通卡年开卡量也在百万量级,对于不到30元钱开卡费斤斤计较的用户毕竟只是少数,对于这部分人我只能建议还是老老实实用公交卡吧!

深圳市迈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